近年来,各地明确就业扶贫工作方向、完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就业扶贫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就业,脱贫从此有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人民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困难众之所以贫困,大多是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一旦遇到疾病或者意外事件,就陷入生活困难状况,因此,要解决贫困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为群众增收。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其实就是要实现为困难群众增收,提升其致富本领的过程。增加收入紧紧依靠政策补给、社会援助等方式是不可行的,只有找到了让困难群众依靠自身本领的致富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以特色产业稳就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大多是面临资源匮乏、交通不利、人才缺乏、技术缺乏等共性问题,而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生产能力低下,群众生活水平维持在温饱线上,一旦出现意外就将陷入贫困。要解决这一难题,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依靠土地资源、当地人力资源、区位条件等现有“储备”,加之以适合的产业发展项目、技术指导、资金投入等,奠定产业发展基石,稳定就业。 借服务平台增就业。困难群众之所以贫困,原因往往是多样化的,因病因残、知识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薄弱……面临长期生活在农村,无法适应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既要照顾儿童又要照顾老人,无法离开家乡等困境,要克服这种困境,必然要找到一种适合的工作,兼顾家庭与生活,借助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会公益性岗位等,为适合的群众找到合适的工作,增强其经济收入,保障基本生活,提升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为特殊群体谋就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绝不会落下任何一户、任何一人,这是党中央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示出社会的包容与温度。特殊群体作为社会关怀、关爱的对象,其生活水平直接反映社会福利水平高低。残疾群众不仅面临自身生活不便的困难,还面临着社会的眼光、接受与认同等问题,如何在保障特殊群体尊严的同时为其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积极探索集培训、就业、托养为一体的扶贫模式,让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人员掌握相应技能并实现就业。 (作者:孟苏) 新闻源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1/07/nw.D110000renmrb_20200107_1-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