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公司的飞机铆装钳工,枭龙、歼10、歼20等各型号上千架战机上都留下过他精湛的技艺。30年来零失误,刘时勇靠的是“笨功夫”和钻研劲儿。如今,已经是首席技能专家和高级技师的刘时勇,仍坚守在一线岗位。他开始了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传承。传承工匠精神,要心细、胆大、有想象力。(人民日报1月6日) 心细,在传承工匠精神中要做到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干细致活儿,必须严格控制精度。细节决定成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一个零部件。正如刘时勇所说:“如果失误一次,就可能导致整个零件报废”。在技术方面容不得差错,向刘时勇学习踏踏实实干细致活的精神,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时要认真细致,细节处理好,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但细节处理不好,往往可能功亏一篑,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胆大,是在具备操作水平的条件下,将一切都考虑清楚后放手去干,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工匠在工作时候很多时候工作空间狭小、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做事思虑周全、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担当。一次飞机设计更改让刘时勇印象深刻:某型机原装零件要更换,空间狭小,要在保证装配协调精度前提下顺利换装,难度相当大,好比“让一个人用左眼看向左边的同时,右眼还要看向右边”。但他利用空间转换思维,将原孔平移至中间介质,再由中间介质平移至新零件,待精度调试保证到位再换装,最终顺利完成。我们要学习他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敢于解决问题的精神。 有想象力,要有提前将操作步骤在脑海里过一遍的能力,模拟实操各个环节,降低出错风险。在工作中善用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平凡的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培养精细思维,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以刘时勇为榜样,学习刘时勇心细、胆大、有想象力的精神,不断学习进步。传承工匠精神,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用实际行动,不断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