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不走形式,才能使好事得好果
近日,成都电视台《今晚800》特别节目《监督麻辣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都打响“攻坚仗”》播出了新都区军屯镇雷大村将近千亩土地流转给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稻田养虾项目的问题。该村村民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村民发现合同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让群众利益存在一定保障风险。对此,当地村民多次向相关单位反映,但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稻田养虾项目需要对原有稻田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扭转合同中没有明确项目结束后稻田还耕的费用由谁来支付。虽然扭转合同签了9年,但村民们担心该公司若是经营不善在1、2年后不再扭转土地了,那么这两年收的租金能否够支付稻田还耕的费用。由此核心问题引出土地扭转程序不合规,项目审批程序未走完就开工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的问题。镇村领导解释没有向企业征收稻田还耕费保证金的依据,这么做的原因都是为了能使项目尽快落地,帮村民增收。
目前各基层都在积极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力助村民脱贫攻坚,增收致富。引进这种农业项目,扭转村民土地,支付土地租金,带动周围产业发展,帮村民增收,本应是拍手叫好的事情,却为何让村民们心存担忧呢。这其实折射出一个事实,就是村民以前吃过类似的亏。多年来,基层在引进农业项目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少类似项目的结果都是企业做不了几年就一走了之或是无法支付租金,还耕等这些后续的工作由政府,甚至是由村民自己买单,到头来村委、村民不仅没增收,反而还折本。虽然农业项目本就风险较高,招商困难。但是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应该充分考量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利益,为村民制定更周全更细致的权益保障条款,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最大程度降低村民的风险。不能盲目招商,不能因为让企业项目落地,而放宽标准,降低要求,不能为了体谅企业而忘了顾全百姓。所谓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可以教给村民实际技术的项目。
不忘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基层干部要把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招商引资的首要位置,要潜下心来,走进田间,不走形式,切切实实的为村民服务,为百姓谋利,这样才能让好事成真好事,得真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