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是一首豪情壮志的精神赞歌。不久前,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进行公示,从战斗英雄到时代楷模,从科研尖兵到改革先锋,他们展现的精神力量感动了无数人。新中国70年,精神脊梁支撑民族复兴。(9月11日,人民日报)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维系人民之间感情的纽带,精神是无形的,但它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薪火相传,从未中断,正是基于这种伟大的“中国精神”。那“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精神是就是铁人王进喜那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不顾身的创业精神,中国精神就是袁隆平院士为了农业研究扎根田间地头的忘我精神,中国精神就是陈立群老校长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雷神”杜富国为了战友安全冲在扫雷一线的团结精神……身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该以这些榜样为目标,以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指引,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中国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学者孙敬悬梁剌股,今有王继才守孤岛数十年如一日……历史的发展轮廓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任何时期都必备的一种品质,离开了艰苦奋斗必然导致腐化,党的发展建设更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同奢侈浪费、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作斗争,切不可将艰苦奋斗当做权宜之计,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近田间地头,走近群众身边,带着人民群众一起干事创业,一步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讲奉献不求索取,讲艰苦不图安逸,讲奋斗不计名利,当好人民的引路人,做好人民的贴心人。
“中国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忘身为国尘氛尽,荡产轻金粪土挥”。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需要每个党员干部都甘于牺牲自己、奉献人。党员干部是党的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的细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擦亮无私奉献的党员底色,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无私奉献精神代言,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向先进榜样学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思人民所思,乐人民之乐,解人民之困,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和最高目标,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精神”是团结互助的精神。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 “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力可断金”,讲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团结二字牢记于心,多与班子成员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做到政治上志同道合,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和谐融洽,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梁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