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立东)9月1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前往成都市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2019年9月11日《四川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语文这门学科密不可分,在东升小学,甘霖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就语文课改、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兴趣培养、语文课教学如何更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听取部分校长、教师、专家的意见建议,与大家深入交流有关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沉淀凝结为中华传统价值观,我们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甘霖先后来到成都高新和平学校、双流区东升小学,深入教学教研一线,观摩语文课教学、微课展示、教研组教研、国学社团活动开展,与基层教师交流探讨语文课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察看部分学校校本教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果。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着手,让传统文化之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校园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文化根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作者:米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