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丰收的喜悦 (作者:何廷智)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丰收,九月的味道。开栏的话:收获啦,收获啦!又是一年最美的季节。此时的田野,在经过农民朋友辛勤耕耘后,奉献出最丰厚的礼物。为此,新华社派出多路记者奔赴远方,为我们传递农民朋友的辛劳、喜悦,诉说稻花香里的丰收年景,讲述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的农业,在改革创新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气和信心的最新故事。 九月秋收,更能激发大家对秋的遐想。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固然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吃碗牛肉面,店家都不敢敞开放香菜了。”就在不久前,许多人还有这样的印象。 是的,人们曾担心山东寿光洪灾会不会全面推升菜价,也担心夏粮减产会不会让中国人的饭碗端不牢、首次在国内出现非洲猪瘟后还敢不敢吃猪肉,甚至担心中美贸易摩擦会不会影响肉蛋奶消费…… 我们能行! 尽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比上年降了2.2%,但并没有改变全国粮食持续丰收态势,仍是历史上的几大高产年份之一。而秋粮是“大头”、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只要继续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6000亿公斤以上,就意味着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信心来自努力,也来自实力。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000亿公斤大关,此后又连续4年超过6000亿公斤,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都在98%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从未被打破过。 如今,中国人的饭碗里不仅大米、面食装得满满的,蔬菜、水果、茶叶等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两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中国,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的,半数猪肉也同样产自中国。全球最大的蔬菜、水产品出口国还是中国。 又是一年丰收季,秋韵满满,情风深深,一步一个脚印,挑出沉甸甸的季节。让我们畅享丰收的喜悦!
单位:四川省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四川省江油市解放北路79号 电话:15883746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