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韩小熙 于 2018-9-12 09:26 编辑
多走出机关大门外、走进群众“心坎里”,多主动关心身边老百姓像“如厕难”“晾晒难”这类“天大的小事”,给居民公示“明白账”我们常说“党风正则民风淳”。尤其在基层,民风折射出党风、政风,又深刻影响着干群之间的关系。因此,欲淳民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建设群众身边的党风入手,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9月12日 《人民日报》) 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对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判断不仅是哲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更对实际的政务工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古语云“上山下水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两句诗词对政府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做了定义,那就是群众。一方面,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离与群众息息相关,他们是见证者也使缔造者,这就意味他们有权力对国家发展作出评判,也有能力对社会进步给出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唯一宗旨,建设群众满意的小康社会是最终目标,所以群众满意度的高低是政府在做任何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参考点。 当前,一些地方的领导者在做具体的惠民工作时忽视了群众的意愿,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不能做到让全体群众满意。还有一些领导者习惯性的“一意孤行”,认为个人有能力做好眼下的基础工作,不用听取他人意见。这些都是阻碍惠民工程落地的因素,也是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根源。 总的来说,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具体的政务工作中,让能保障政务工作方向正确,成绩被认可。那么首先领导者就要转变思维,认清“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意义,把群众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凝聚起建设的强大力量;其次,要借用新媒体建立互通机制,多调研多动腿,把耳朵打开,让良言妙策涌入自己的大脑,从而指导自己更精准的履职。如此一来,群众这个“考官”必定为干部的政绩用心打出“高分”。(韩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