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升级换代,从原来的广播宣传到现在手机、QQ群、微信、公众号的普及,群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增强,世界各地一旦有新闻发生,便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基层干部在享受高速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对目前信息时代的要求有点力不从心,感觉自己得了“手机恐惧症”,入户需要上传照片,进展需要群内共享,帮扶需要定位上传..... 基层干部看似是疲于应付,做表面文章,但实际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自我更新,不断学习,用手机便可完成群众入户,一部手机便可记录、反馈日常事务,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建议,方便基层干部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研判。 群众需求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在群众各类的需求、求助信息中如何进行有效梳理,提出普惠性的需求建议,分门别类建立需求汇总表,对接资源管理,实施一一对应,完成资源、需求和项目的认领,从而实现群众需求得到满足,资源得到有效发挥,项目管理得到有效推进,实现整体联动,协同提升。 群众实际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就目前的棚改而言,有的居住在成都、有的在绵阳,有的在贵州,有的则在上海,如何达到居民意愿100%,光靠入户不能解决,有些电话沟通尚且不具备一定条件,如何利用诸如网络视频等信息平台,实施每人意愿汇总,收集棚改意愿意见,完成棚改前的思想统一工作,需要数据的助力。 群众反映问题需要数据分析。群众关注社区发展,关注城市发展的热情高,随处一点脏乱差,破旧损都会想基层干部进行反映,如何利用好这样一个平台,抓住热心群众的服务热情,激发他们的能量,为社区工作贡献更多智慧,需要数据进行分析,群众主要反映的问题集中点在哪些方面,诉求在哪些反面,就会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方向和努力之处,进而提高社区服务本领。 基层干部的“数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有务实的工作精神,擅于观察,擅于收集,擅于处理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面分析,全域发现,让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在“数据”中得到落实,得到解决,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宿感、安全感更强烈。(作者:杨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