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近年来紧紧抓住干部精气神这个“牛鼻子”,通过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打出一系列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的“组合拳”,“敢为、愿为、善为”之风已渗透八闽干部血液,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施展拳脚、干事创业。(9月10日 新华每日电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位不谋政、任职不尽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或者调门喊得比谁都高、袖子撸得比谁都高,就是不肯干真活、不愿办实事。 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在这种种问题的背后,无不藏着宗旨意识淡忘、公仆精神缺失的大问题。任由歪风的蔓延,不仅滋生官僚作风、损害干部形象,更有使党和政府面临失去民心的危险。其危害不可谓不大,已到了不可不治的时候了。 如果说贪污腐败是“致命伤”,那么懒政怠政则是“慢性病”。如何整治懒政怠政呢?要注重运用“正向激励”。近年来,福建以蹲点调研推动“精准选人公正用人”,用制度“护航”关心关爱干部……这样的组合拳,破除思想障碍、激发担当精神,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懒政怠政现象由来已久,已成官场顽症痼疾。遏制这一歪风,还要以“庸者下、劣者汰”倒逼责任落实。福建各地补足考评机制“短板”,推出一线考核干部的做法,调整并处理了个别‘庸懒散’的干部。这样一来,“狮子型”“老黄牛式”干部也就有了更大的平台。 良医疗疾,病变而药亦变;庸医治病,病变而药不变。整治懒政怠政,福建以“刮骨疗毒”的魄力、以善作善成的智慧弘扬“敢为、愿为、善为”之风。这一点,值得我们为之点赞。(文/闲看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