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7月3日 新华网)
黄文秀的事迹让老百姓深受感动,更让正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们受到鼓舞。英雄不分年龄,年纪轻轻的黄文秀在扶贫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倾尽全力、耗尽身心地投入和行动;功成不分大小,黄文秀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勇敢担当,为祖国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人民群众的真挚悼念和哀思,寄托了人们对优秀年轻干部的爱戴和尊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注和爱护。
从黄文秀这样的年轻基层干部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希望、是信仰、是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心底的热爱和维护。
培养青年干部,根植为民情怀。对于公务员、党员来讲最为重要的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为可贵的是将这个宗旨和信仰坚守始终。黄文秀做到了,无数的先进共产党员、革命先辈、榜样们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中央、党员们的奋斗目标。基层工作能否耐心细致地做好、重大任务面前能否接受、群众需求和矛盾能否迅速解决都要看干部的信仰。工作养成怎么的作风、面对群众的态度也取决于党员内心的坚守。对比于少部分不担当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消极懒散的思想来讲,就是党员思想不正,宗旨信仰薄弱的根本所在。因此,培养年轻干部强调对思想的教育、增强党性修养的熏陶、加强对入党动机和政治思想的考察考验,为国家事业培养出真正的青年党员和人才。
从黄文秀这样坚守基层的干部事迹中我们收获到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的精神财富,是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心理时刻装着党和人民,行动永远有信心和底气。黄文秀在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为脱贫贡献作出的贡献令人感叹。在全党上下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当下黄文秀的精神显得尤为闪亮。脱贫攻坚工作难就难在“攻坚”上面,面对地理条件、先天环境、遗留问题、贫困群众思想问题等等,确实是推进工作的较大阻碍。但黄文秀同志没有畏惧,入户调查、产业发展考察、亲自了解情况、组织干部共同谋划,一举一动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展示了一段青春精彩的芳华。(作者:飞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