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纪委监委获悉,从8月下旬起,成都将用3个月时间对各地各部门存在的不作为及“懒散拖”问题开展专项治理。(8月29日,四川日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优良的工作作风可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事业发展;不作为及“懒散拖”等不好的工作作风,则会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事业发展。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在群众眼里,他们身边的党员干部,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体现着机关的作风与精神风貌。良好的作风是软环境,又是推动发展的竞争力。成都此次开展为期3个月的不作为及“懒散拖”问题专项治理,其目的是要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提振起“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精气神”,更好地激发干部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引领社会风尚,赢得群众的信任。这固然是好事,但并非能一蹴而就。 根除“懒散拖”,笔者认为关键要建立长效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落实好首问责任制,加大监督、问责的力度,在限时办结、群众满意测评、投诉反馈等长效机制上做好、做足文章,让“懒散拖”者绷紧观念之弦;要落实群众的期盼,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官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转到为群众办实事上来。同时,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办事流程、办事规则都要科学设计、提高效率,切实改善群众在办事中的体验和感受。 治理“懒散拖”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下猛药才能除顽疾,抓落实才能出实效,我们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不断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共创美好明天。 作者:李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