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慕容草草 于 2018-8-27 17:18 编辑
好政策不能养懒汉。督查中也发现,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较为严重。第十六督查组督查人员连玉明说,扶贫要扶志,一些人的生活贫困与思想贫困有很大关系,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来源于8月27日人民网)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浏览网页总能看到一些像衡阳熊文初、朱新辉一样身残志坚,在政府的帮助下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致富脱贫的典范;也有像万安县张春妹一样,面对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以及病重的丈夫,毅然挑起了家中的重担,通过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成功脱贫的榜样。你能说他们不贫困?你能说他们不难?你能说他们不应该吃低保?人穷志不能短,熊文初、朱新辉、张春妹正是明白要想真正脱贫,必须自己有动力这个道理,政府的帮扶只是一种鼓励和辅助,持久致富还是要靠贫困户自己。 与他们相反的是另一种人,他们总是争当贫困户、不愿脱贫,似乎成为贫困户已成为他们“矢志不渝”的不懈“追求”。他们中一部分人其实已达到脱贫标准,但就是不愿脱贫,不愿意放弃那些唾手可得的财物和政策,一旦帮扶干部把他纳入脱贫名单,他就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戏码或者对上级验收人员瞒报自己的收入,哭诉自己的不易,让自己验收不过关,继续享受各项扶贫政策。还有一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这部分人不想脱贫,也懒得致富,对于他们来说,扶贫政策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他一天不脱贫,政府就得管他一天。 对于这些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脱贫;另一方面,对那些扶贫政策的“寄生虫”,脱贫路上的“八爪鱼”就应该狠下决心,坚决避免扶贫政策养懒汉。
(作者:曹娟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