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升学季,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申禁令严明纪律划红线,纷纷发出关于严禁违规操办“升学宴”和参加“谢师宴”的相关通知,重申严禁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和参加各种名目的“升学宴”“谢师宴”等宴请活动。(人民网 8月26日) “金榜题名”人生四大喜事之首,喜事是一件开心的事,人逢喜事,邀请大家相聚一起,把开心的事相互分享、共同庆贺,党员干部的家庭亦是如此,只要是正常的风俗习惯,把“情谊”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宴请侧重于情感的沟通,本是一件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在近几年有的党员干部过度宴请,让“升学宴”变了味。一方面“升学宴”变成了“敛财宴”。一些党员干部以“升学宴”的礼尚往来为借口,大肆敛财,收受红包,丢掉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自律;一方面“升学宴”变成了“权力寻租”宴。一些想借助当权者手中权力的人,纷纷抓住“升学宴”的机会,借用人情往来作为糖衣炮弹,瞄准目标,开好价,以此为自己办好事;一方面“升学宴”变成了“投资宴”。一些下级也借办“升学宴”的机会,以此向上级示好,进行情感上的投资,以此让自己在单位工作时多些“便利”。 “升学宴”变为了“吸金宴”,这些举动都是利用“升学宴”的美丽外衣遮蔽着的违矩行为,如此“升学宴”有损党员干部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此“升学宴”带坏了社会风气,对社会风气和纯朴民风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名声,也让金钱利益关系替代了亲朋好友的感情。 党员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是党和政府的“门面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此不良行为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因此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端正“升学宴”的风气,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身体力行,带头践行抵制不良社会风俗,为社会风气的不断净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莫再利用“升学宴”的外壳伪装成自己敛财的“吸金器”。(绿春县大黑山镇人民政府 卢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