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担当,铁骨柔情——人民警察杨雪峰 2月18日,大年初三,重庆市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在疏导交通时,被违法超载的张某怀恨在心,用尖刀在他的身上连捅了几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杨雪峰英勇搏斗,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把行凶者的利器打掉,确保了周边群众的安全,最后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年仅41岁。(8月25日,人民日报) 在杨雪峰的追悼会上, 曾经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以及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前来为他送行。是什么原因让无数的群众来为他送行呢?梳理杨雪峰同志的一生,我们从中寻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杨雪峰同志是一位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无比执着、对群众充满温情、对家人无限关爱的人民好警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自己的使命,对党绝对忠诚。杨雪峰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军人父亲的影响,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忠诚使命的种子,很小就立下了从警的志向。高考填志愿时,他毅然填报了重庆警校,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要做到上岗一小时,作为六十分钟,做一名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这是杨雪峰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无怨无悔勇于担当,对公安事业无比执着。从警21年的杨雪峰,一直奋战在公安一线,曾多次调换工作岗位,从中心城区到边远农村,他始终无怨无悔。他总说,到哪里都是干工作,没有必要患得患失。“平常时间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是杨雪峰警察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副大队长的他,主要负责的是政工方面的工作,但是他却不愿待在办公室里面,毅然和同事们坚持上街执行警务,指挥交通。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遇上节假日还要加班加点,保障道路畅通,人民出行安全。从警21年,他参与侦破案件近300起,处理交通警情2.3万余起,没有一起遭投诉。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个人嘉奖7次,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却不失温情,对群众充满感情。杨雪峰执法公正严格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人说他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就是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杨雪峰也从不“网开一面”。父亲的老战友和自己的舅舅开车违法被处罚,想请杨雪峰帮忙改处,但他始终没给这个“面子”,但最后他自掏腰包替舅舅缴了罚款。杨雪峰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不能让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杨雪峰对“自己人”坚持原则,但他却对其他群众却是一名“暖警”。有一个叫唐兴奎的村民,因购买的车未过年审就上路被杨雪峰当场档获,面对群众的无端指责,杨雪峰没有气馁,而是耐心细致的给他普及法律和讲道理,三天后还提醒他去年审,让唐兴奎很是感动,在杨雪峰的感召下,他自己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普法宣传员。 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他张弛有度努力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对家人无限关爱。自己的父亲因患骨癌,弯腰不方便,杨雪峰就给他买了齐腰的垃圾桶,腿脚不利索,就给父亲买了三种不同用途的拐杖。妈妈因为长期患糖尿病手脚经常龟裂,他就给她买了一整箱的湿纸巾用于搽手。平时工作不忙时,他就带上妻子和儿子一起出游,享受天伦之乐。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他却做到了。 “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杨雪峰同志的一生充满了平凡,但是他却用这平凡的一生,书写了不平凡的伟业。他的一生微小而短暂,但是他却用这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带着杨雪峰同志的嘱托一起去捍卫祖国和人民美好的明天。 作者:蒲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