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退出领导职位的干部在基层发挥余热 在部分地区的党政机关,多年来存在一种情况:地市层面的机关,处级干部满55岁;县区层面的机关,科级干部52岁左右,就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这些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往往进退两难:关系编制虽在单位,但不再有具体岗位,上班无所适从,有的干脆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人民网 8月23日)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国各阶层的领导干部都是国家精心培养,逐渐成长的有用之才,他们具备深谋远虑的前瞻性,也有处事不惊的淡定,他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宝,他们集经验与智慧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为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的深水期,脱贫攻坚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各类人才为脱贫攻坚不懈奋斗,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资源、有经验的同志来挑重担。 让退出领导岗位且尚未退休的干部到基层担任脱贫攻坚队长,是一种创新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他们经验丰富,能够为基层带来便捷的工作方法。他们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能够带动所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活力。如何让更多退出领导岗位尚未退休或已退休的干部积极投身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让他们在基层发挥余热?笔者认为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摸清干部“底细”,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干部,经过层层筛选,选出一批合格的干部,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以及贫困村的村情,为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帮扶。“党务干部进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优势,争取做到人岗相适、精准配对。其次要做好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出台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管理办法,明确干部的工作职责,能够按照相关文件开展各项工作,严格考核,对群众满意度不高,考核不称职者取消任职资格等 。最后要保障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各项待遇,及时解决到村(社区)任职干部食宿、办公等问题,严格落实伙食、通信等各项补贴,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作者:龙居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