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干部的作风状况如何,发展环境怎样,作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和广大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对于群众来说,从小孩出生办户口、入学,到就业、结婚,甚至遇到邻里纠纷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免不了与干部打交道。群众在办理这些证件时是否方便快捷、在遇到疑问时是否得到耐心细致地解答、在遇到困难时是否得到真心实意地帮助,其间干部究竟是热情周到,还是敷衍塞责,群众心中最有数。 领导干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满意度是最好的“标尺”。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倾听民声、才能客观真实地看到自身的不足。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基层群众、服务对象等,把各方面人员“请进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事实表明,越是提得尖锐的意见,越有可能是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反思。 领导干部只有放低姿态开门纳谏,才能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开门”的勇气,也要有“纳谏”的胸怀,作为主动纳谏的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坦诚的态度,群众才会为真情所动,才会敞开心扉给你提意见,诚心诚意指出你的缺点,这才是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的最大支持。 开门纳谏是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法宝,“问计于民”是广开言路、治国兴邦的重要智囊。开门纳谏应贯穿于领导干部工作的始终,也应成为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品德。(作者:赵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