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回复: 0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47

主题

0

回帖

6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01
发表于 2023-7-18 13: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uhfvbglw 于 2023-7-18 13:14 编辑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从古到今,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自由和解放。
  综合发展观。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83年出版的《新发展观》一书,对综合发展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认为:“这种发展观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所谓“整体的”,就是要突出文化价值在发展中的地位,强调发展应当是基于文化价值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的统一。同时,内生发展也表现为人的各种因素和权利的意义,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发展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承认各国的发展权十分重要。二是强调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包括环境资本。四是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
  人类发展观。这一理论是联合国开发署在1990年提出的。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都应以人为中心。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的各种能力的增强,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总体上说,发展观的内涵逐渐丰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也力求从单一的视角逐渐走向多元的、综合的考察。
  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等同于经济增长。这种发展观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相反却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幸福。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历史向前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历史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力量和利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实现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共享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成果,都期待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只有尊重不同文明和多样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要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路径,坚持以绿色低碳为理念,坚持以共享共治为原则,坚持以和谐包容为目标,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上一篇: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共筑“绿色之梦”
下一篇:合作发展打造新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7 17:08 , Processed in 0.22620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