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消息,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第一批11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992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1万条,35.7亿人次网民关注和参与。在发布和传播募捐信息的同时,相关平台为慈善组织开通在线筹款功能,半年来总筹款额超过9.8亿元,其中通过腾讯公益筹款4.15亿元、蚂蚁金服筹款3.2亿元、淘宝公益筹款1.67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增长30%。(8月8日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名义的网上募捐活动在网络上风生水起, 依托“互联网+”,“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正在成为潮流。80后、90后成为互联网募捐的主力军,00后开始参与互联网公益。各种求助帖、微博微信募捐等活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同时也引发诸多的争议,网络募捐引发了人们的“信任危机”。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要求:轻松公益平台在做好慈善募捐的同时,主动宣传慈善募捐与个人求助的区别,进一步加强个人求助类信息的审核甄别和公示力度,引导理性施助,鼓励建立筹款人失信黑名单,防范法律和道德风险;百度公益平台进一步找准定位、提高效能、主动服务,发挥与公众预期相称的平台作用;新浪微公益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继续向慈善组织提供无差别、多维度的募捐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广益联募平台进一步辐射周边、服务全国,为更多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重大困难时将眼光投向网络募捐,希望通过网络募捐获得帮助。但由于各种平台鱼龙混杂,有关部门对这些平台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网络募捐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虚假募捐行为越来越多,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网络募捐大部分都是直接公众给私人账号捐款,而缺乏必要的中间监督环节,在募捐资金的使用,善款余额的处置上也缺乏透明监督。因此,首先加强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募捐这个平台,对于涉嫌骗捐的行为,要有相应的追责制度。其次,加强对个人募捐行为的管理,要公布更多募捐者的财产信息,同时明确的资金走向。最后,对于捐款者来说,对来路不明的求助募捐信息,要多加观察,不要过快采取行动,也可尝试采取实物实地捐助的方式,以减少受骗几率。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切勿让骗子消费善心,让爱与关怀走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边。 作者:月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