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2018年7月4日 人民网) 中国在教育发展上,不断深化改革,但初心不改。教育工作者始终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帮助,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践行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总方向和总指针。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并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涵,立足实际,实现学校教育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期望基本吻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用“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到学校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认识的深化,它顺应了社会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借鉴“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先进因素,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与决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这要求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做到“聚焦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国家、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做到言传身教,培养他们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它时刻提醒和警示大家永远不忘来时的路。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不忘初心,与党同心,共筑教育梦。 (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