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家宴,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同样开心、喜庆!”聊起前些日子给大孙子办的满月酒,福建厦门海沧区钟山社区居民蔡印金满是感慨,与以往家家户户大摆宴席、大放鞭炮的热闹场面相比,蔡印金家的满月酒显得有些清静,但也正是这份与众不同,仿佛一股清风,吹进海沧基层社区的家家户户。(8月3日,光明日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对红白喜事的操办也越来越重视,本来只是为了热闹或者为了纪念老人的行为,却因为重视面子问题变成了村民们互相攀比的形式。场面越办越大,形成了一股铺张浪费之风,对很多村民而言动辄几万元的宴席钱都是很大的负担。 办红白喜事本身是农村的一种风俗习惯,传统民俗主要是祈求平安、风调雨顺,重在形式和仪式,即便是吃,也只是简餐而已。大操大办并非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让风俗成为村民的负担更是不可取。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农村都有了新气象,要建设美丽新农村还应该改变陋习,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新民俗、民风。 少了争面子、搞攀比、人情往来,村民少些负担。一些风俗习惯的传承大多是带有一些美好的愿望或者纪念一些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也不一定就达到目的。要在农村大力提倡新的民俗公约,移风易俗,不让盲目攀比成为农民的负担。 现在很多乡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村民公约,在村民中大力宣传倡导新的民俗民风。这种形式可以由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好的民俗民风与乡村的发展息息相关,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可以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少了攀比,办事从简,节省的钱可以用来创业,致富,也有利于乡村早日脱贫奔向小康。
(作者:杨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