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凉凉 于 2018-8-2 18:00 编辑
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条,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7月31日,人民网) “XX,您的房子装修没有?”“XX,您购买车子没有?我有一款很好的车子可以推荐给您。”“XX,我们有几款很好的理财产品,需要不?”……生活中,很多人遭遇类似骚扰电话的困扰。不论你处在哪个阶段,骚扰电话都能够了解你的“需求”。无数次挂断以后还会有无数个电话打进来,五花八门的推销电话,引发个人信息的泄露和钱财的损失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该中心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共4.5万件次,超过六成都是贷款理财类、违规催收类和房产中介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骚扰电话?是什么人在打?这些骚扰电话或者说营销电话背后有何利益驱动?客观来说,骚扰电话高度分散、隐蔽性强,借助互联网平台,骚扰电话可以随意改号,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此外,接到什么样的电话算被“骚扰”,难以清晰界定,也缺乏同类型案件的判罚参照,对骚扰电话的立案和惩处带来了一定困难。当然,在此之外,可能还有部分主观因素,比如骚扰电话涉及复杂的利益链条,部分电信运营商未能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其背后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要彻底根治骚扰电话,扫清网络上的灰尘,还民众一个清静而安全的通信环境,除了政府雷厉风行的打击,还需要监管部门、运营商、消费者的长期努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法检机构整治骚扰电话的决心,相信一系列具体举措深入落实后,我们将迎来更加安全、更加清爽的通信环境。 作者:蒋丽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