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力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把‘一网通办’作为重要抓手,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把“一网通办”真正做实,该减的环节减,可调的流程调,串联可改并联的改,切实提升审批效率。”(人民网 8月2日) 当下,上海推行的“一网通办”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在上海,申办公司企业的周期从之前的至少22天时间缩减至5天,此种做法缩减的不仅仅是时间周期,更是拉近了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和服务效率化的信任感与满意度。为构建新时代的“智慧中国”打响了头炮。在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一网通办”被列为“放管服”改革的“六个一”之中。在李克强总理看来,“一网通办”的实质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大举措,要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需要咱们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更大力度地方便群众办事。 此前,办事的企业和居民需要奔波于多个窗口,并多次提交重复资料至受理审批部门,费时费力,效率严重底下。现如今,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企业和居民就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挨个跑窗口,而是可以“一站到底”。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做到流畅、便捷和高效。如此便民的举措,更是需要各地部门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地推进“一网通办”政策。而落实“进一张网办全部事”的关键便是在完善“智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彻底打破部门“数据孤岛”,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当下,破除“信息壁垒”为一网通办工作推进的主要核心难点。政府部门不缺数据,缺的是共享与开放。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权责一致、公开透明的理念深植到每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内心中,同时充分发挥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数据分享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对平台数据进行统一查询,统一管理,相互监督。 此外,“一网通办”的核心落脚点在于“办”的落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后台流程的标准化要继续进行推进,要实现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在规范办事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及多渠道整合还需加大推进力度。另外,面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规范办事流程,以更好地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余抒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