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看云起 于 2018-8-2 14:47 编辑
“围猎”时,这些商人会让多名女老板与侯新华接触。“与这种儒雅气质的美女老板交谈,软侬细语,十分悦耳,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难怪古代文人墨客身边常有几名红粉知己。”就这样,侯新华在灯红酒绿之间将纪律和规矩抛之脑后,一次次倒在了温柔乡……(8月1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偏远小山村的孩童到成为令人羡慕的大学生,从梦想当一名司机到成为主政一方的厅级干部,傈僳族汉子侯新华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在周围众多“老板”的精心“围猎”之下,他却没能够把持住自己,而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走到了“从没想过”的今天这一步。 可怕的是,“围猎”官员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江苏省纪委监委调研发现,2015年至2017年,省纪委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司法的33件省管干部案件中,只有1件没有“围猎者”参与其中。季建业、刘铁男、廖少华等沦为阶下囚的背后,也无不隐藏着主动行贿者的活跃身影。 2015年上半年,琼海市多名官员在短时间内集中落马。在这一腐败窝案的背后,处处可以发现杨昌武的身影。据查,7年时间里,他一共“围猎”了8名国家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有的官员深陷腐败“泥淖”,固然与其难遏贪欲、自律不严有关,但官场“猎手”也不能辞其责。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如何破解官场“围猎”之困?笔者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抓好问责的全覆盖。一方面对索贿受贿的官员“零容忍”,彻底打消其侥幸之心;另一方面依法严惩不法商人,迫使其“不敢”行贿。否则,背靠的“大树”倒了,“猢狲们”换棵树仍能作孽。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厅官侯新华成了商人“囊中物”的事实,再次敲响了警惕“围猎”的钟声。因而,党员干部慎初慎微慎独、严守法纪底线,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守好一亩三分“自留地”,谨防沦为不法商人手中的猎物。(文/闲看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