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董咚咚 于 2018-8-2 09:40 编辑
进入7月以来,北京频繁出现强降雨天气,且罕见地受到台风“安比”影响,全市上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风雨的考验。22日至28日,一批来自首都各高校的学生干部,参加了共青团北京市委和怀柔区委共同举办的基层社会治理蹲点调研实践,走乡进镇第一天就遇上了严峻汛情。(8月2日,光明日报) 基层是一个能让年轻干部迅速熟悉具体工作的地方;基层是青年的一个大舞台,是一个训练场,能使青年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使生活体验更加丰富,使人格魅力得到更好的锻炼。鼓励有知识、有才干的青年扎根、服务群众,使青年在基层发展壮大,建设基层事业,使基层成为肥沃的土壤,青年人才茁壮成长报效祖国。下基层,走艰苦的路,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先进发达的地区能提高发展创新能力,而农村基层的“磨炼”,则提高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提高能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促进基层发展。 基层干部一年到头都扎根于农村,能够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思想。近期,北京市暴雨和地质灾害的高级别预警,70多岁的老奶奶正守护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不愿撤离,党委书记李树海立即来到现场,解决好了问题,年轻人才应学会深入基层的重要性。在调研的几天里,许多学生都关注着一个细节,在汛期,乡镇特别重视安置点的人,食物种类生活便利等问题都时刻关注着,干部不上群众的餐桌,吃食堂或者吃方便面。在短短的7天里,学生们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忙碌,上午7时30分,怀柔镇已经召开了3次会议,学生见识了基层干部的水平,面对违法建筑,他们努力做好工作,而不是加强矛盾。同学们更理解了基层干部的信仰情怀,“党员必须佩戴共产党员标识,亮明身份让群众好找”。随着蹲点调研工作的深入,同学们开始反思,什么才叫大学生英才?他们看到的答案在于基层的实践,如果我们想要被认可,必须踏实肯干,艰苦奋斗,扎根基层。 愿意为基层服务,是选拔大学生人才的首要条件,目的是使基层成为青年人真正的价值追求,而在具体执行时,不能忘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总是用真挚贴心的关怀取得群众信任,基层是一个锻炼优秀人才的地方,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董咚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