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要、二要、三要”“首先要、其次要、再次要”这是我们在一些会议上经常能听到的,也是在一些领导的讲话稿中经常能看到的,有的讲话稿满篇都充斥着“要”字,好像没有“要”字就不知道怎么说话似的,太多的“要”字让听者厌倦、反感,甚至是排斥。 含有“要”字的句子常常是命令式的语气,让听众感觉是在接受上级的训话,无形中感到发表讲话的领导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拉远了领导与下属的距离,让人觉得领导的讲话严肃有余、亲和不足。 “领导要我们如何如何,他自己做到了吗?”当听到“一要、二要、三要”的时候,下属脑海里经常会浮现这样的问题,但鲜有人说出来。所以领导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取得下属的信任,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领导讲话“要”字连篇要不得。把“要”改为“我们要”才会拉近领导与下属的距离,才会让下属心理上产生共鸣。领导对下属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领导要把自己“摆进去”,与下属共勉之,而不是一味地在那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好像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早就做到了似的。 把“要”改为“我们要” 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会让让领导的讲话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更加务实,让人爱听,并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执行领导的决定和命令,而不是被动执行、阳奉阴违。 把“要”改为“我们要”既是改文风,也是转作风。真心希望在领导的讲话中少使用“要”字,如果非得用“要”字不可,最好把“要”字改为“我们要”,让“我们要”成为领导讲话的常用词,成为领导改进文风、转变作风的开端。 作者:杨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