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新在哪 唐剑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建设美丽乡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让别人卡脖子。建设美丽乡村,让广袤的农村和城市一样让农民享受美丽生活,重要的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民队伍,他们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新型农民新在哪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拥有一大批新型农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新型农民究竟是什么样子? 新型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他们不再落后,不再缺文少化,他们是有文化、有知识、有创新能力、视野宽阔、思想解放的一代,新型农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新型农民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远远超过传统农民,他们不仅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更是现代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农业专业技术能力,跟得上科技发展新潮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他们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 新型农民更具有开放意识。传统的农民信守“土里刨食”,固守“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旧观念,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新型农民既是农民,又不是农民,既是本地农民,也可以是外地农民,他们在自由的流动,具有相应的开放性;有道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就是说,哪里更适合他们发展,他们就会流动到哪儿;不会被地域所限制,也不会“老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适合他们施展武艺的地方,就是他们流动的方向。 新型农民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新型农民更具经营意识,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不仅要提供大路货,更要生产农业精品。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消费者更注重食物的绿色、有机和安全,更注重农副产品的质量。有远见的新型农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正在努力开拓市场空间,以求农副产品上档次、上效益。谁能够及时准确抓住市场,谁就能创造无限商机,有更大发展空间,为高质量绿色有机农产品,找到更广阔市场。 新型农民具有创新意识。传统农业,传统的耕种方式,很难大有作为;要振兴乡村,就要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对传统农业、传统理念、传统耕种方式,不来一次革命,不来一次大的创新,有限的耕地,就很难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后劲。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型农民的内涵,更是立志农业有志之士大有作为的舞台;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一刻离不开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新型农民具有商品意识。农副产品,是人人都需要,每天都离不开的特殊产品。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过程,特别是实现小康社会之后,人们对于“食”会更加讲究,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精耕细作,绿色环保,品质高尚,将成为人们对农副产品的新要求,这就是商机;谁认识到这个商机,谁抓住这个商机,谁就能让有限的土地释放出更大效率。没有商品意识,不懂得经营,你就会在商品大潮中,坐失良机,甚至会“抱着金娃娃吃不上饭来”。 新型农民具有远大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一幅农村发展新远景,未来的农村,环境将更加美好,甚至比城市更美好,更宜居,更休闲,更有情趣,更有意境。也给未来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定能激发出更多农村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让更多人丢掉传统农民思维,解决思想,争当新型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让更多人对农村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给新农村、新型农民搭建了大有作为、“人生出彩”的新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