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拍卖上交礼品 近日,一场拍卖会在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层的会议室进行,拍卖会上的2000多件拍品比较特殊,都来自河南省政府“公务仓”的东西。这些拍卖品是近十多年来,河南省直党政机关以及省管企业、高校的工作人员上交的各类有价证券和礼品。(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河南公开拍卖公职人员上交礼品引发多方关注,此次拍卖的礼品包括购物卡、黄金珠宝、名表、邮票纪念册、服饰、电子产品等,可以看出礼品种类繁多,而拍卖所得将上缴国库。 首先,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上交物品堆放在各单位库房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利用资源,而且把拍卖所得上交国库,增加财政收入,也是给其他省市对于物品的处置提供了借鉴。 但是从拍卖上交礼品这一做法中,也能看出一些问题。第一,虽然公职人员主动上交礼品的举动值得肯定,拍卖这些礼品也能增加财政收入,但严格说来,而收礼者也本不该收礼。试问,收礼者为何不当场拒绝别人的送礼?如果收礼者没有当场拒绝礼物的勇气,即使是事后上交,其思想境界显然也有待提高。作为机关干部,对于非法行贿者,就应该坚定拒绝。第二,送礼者也不应该送礼,送礼者之所以送礼,肯定是别有所图,动力不纯,希望通过走关系来获得捷径。如果公民素质足够高,人人都能脚踏实地,也不会出现收礼者,所以廉洁教育的普及和公民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开拍卖上交礼品,也是一种廉洁教育。一方面,告诉那些收了礼但是还没有上交的人,即使当时出于对金钱的欲望,一时控制不住收了别人送的礼,也有机会及时改正自己错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另一方面,也给那些送礼的人一个警示,告诉他们送礼是一种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而且有可能是送了白送,因为收礼者在收礼过后,不敢享用礼品只能上交,这样就会让收礼者收礼不办事,因为他把礼物上交,也不敢开后门,所以对于送礼者来说,也浪费了自己的钱财。只有让送礼者看清形势明白道理,才能减少这一腐败风气。 可以看出,想要扭转不正之风,不能仅凭借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双方共同警醒自己。收礼者不收礼,送礼者不送礼,才能营造廉洁向上的社会风气。 (文/歪歪) 新闻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6/c_112343587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