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 树立良好党员形象 国务院扶贫办就违反约束机制、搞形象工程,帮扶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违反管理规定、套取和闲置扶贫资金等问题,约谈8个县(市)主要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认真整改。(来源:人民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始终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心存侥幸,在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高高在上,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决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上只讲套数,不管实效,缺乏实干精神;有的党员干部庸懒散奢问题严重,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精准扶贫不精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已经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从办实事做起,从身边事改起,带动整个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的转变。 作风建设是党的全面建设的“根”,根在生命在。脱贫攻坚需要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并做大量工作,脱贫攻坚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改造思想,建章立制创新举措、狠抓责任落实,严格督查问责等方式,推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不断深入。(文/胡杨树) 新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