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回望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党的带领下,描绘出“中国梦”的壮美画卷。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敢作敢为的实践精神。 牢记使命,有乐于作为的情怀。习主席曾说过: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提升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抬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觉悟,让其从主观意识上想作为,乐奉献。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干部多尝试、多历练,激发干部干事的动力和激情,扭转“怕干”、“推干”的不良作风,形成人人“愿干”、“抢干”的工作氛围。 创新思路,有敢于作为的精神。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说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发展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在新时代的前进浪潮中,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扩大开放中勇闯“无人区”,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展现新的气象。 提升技能,有善于作为的视野。有了想作为的决心和敢于作为的勇气,还要有善于作为的本领和技巧,这样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具有“充电意识”,不仅要持续加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尽可能多掌握“几门本领”,多具备“几把刷子”,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善抓的巧劲,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快人一步、抢先一拍地做好工作,还能把工作干得更灵活,更出色。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 姓名:程欢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