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外国媒体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一进程极大释放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活力,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12月24日,人民日报) 世界上改革开放的国家很多,但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并不多。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就举世瞩目,既有中国人民的努力不息坚持到底的精神,更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之初,遭遇到姓社与姓资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之下,上层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平息了这种争论。这时又有提出要走西方之路,一些所谓的“民主精英”叫得最响。在这“全盘西化”关键时刻,上层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消灭了这种“全盘西化”争论。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顶层设计,我们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一个科技强国,我们从一个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国家到今天人人走向小康生活……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更无不得益于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不断前进,不断壮大的法宝,更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利器”。在革命时期,有人提出走前苏联的革命模式“城市包围农村”,而以伟人为首的共产党人,经过调查研究,经过失败得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才是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开创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从而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今天,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没有理论结合实际,给工作和党的事业及人民群众带来了损害。 就譬如说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扶贫的重要手段,而且见效快,脱贫致富效果好,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却把产业扶贫念歪了经。他们不经过实地调查,盲目上马各种产业项目,结果导致了产业无成,扶贫资金被浪费,贫困群众无法脱贫。 产业扶贫是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有些地方资源好,交通好,人的文化素质好,在这些地方实施产业扶贫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有些地方山高水深,地远人偏,文化落后,要想发展产业扶贫不是举目可待的。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解决的基建与教育而不是产业。因为人的文化素质有限,交通不便,产业的发展,产品的销售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纵观历史上和工作生活的许多成功与失败的事件,都离不开一个真理,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都成功了,反之则失败了。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能犯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要多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干好事创好业的根本。 作者:胜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