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基层工作陷入“痕迹主义” 针对基层工作繁琐难以量化评估的问题,近年来党政机关创新考核手段,采用“痕迹管理”的方式,即每个单位将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怎样进行此项工作,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过去考核虚化的不足,且让考核内容更具体,有迹可循方便操作。但倘若过于依赖,则有可能将“痕迹管理”演变为“痕迹主义”,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一方面处处留痕浪费各类资源,基层工作本身就繁多复杂,如处处留痕,则需要将证明各项工作的材料全部打印下来,这样不仅造成办公资源的极度浪费,且折射出权力的任性、放肆。“留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工作量可以说巨大的,这就需要派出专门的人员来准备“留痕”材料,而“留痕”工作本身毫无意义可言,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应付各项检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稍有不慎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考核,大把时间消耗在怎样准备看似精美印证工作的辅助材料上,造成时间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处处留痕将会导致基层干部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状况的真实写照,基层干部的工作“苦、累、繁、杂”,疲于应付各类检查,往往为了留痕而工作,连夜加班补材料、“造痕迹”是常有之事,分身乏术无心关注群众的难题。因而基层干部的走访困难群众完全在“作秀”,“留痕”了事,引发群众的反感。 究其根本原因是形式主义在做怪,必须高度重视、纠正整治、优化管理。习总书记在《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中作出指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耗空资源、折损公信力的形式主义不正之风,必须时时警惕、露头就打、穷追猛打。 因而要及时制止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考核方式,考核降低材料比重,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应多方面权衡多方面测评,更加注重工作实效,群众是检验干部工作成效如何的晴雨表,全方面展现工作情况。同时各考核部门须加强沟通协调,相同内容考核不必多次重复,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从外在形式上减轻基层工作的压力。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吗,但我已经飞过”。希望上级领导部门具备这样担当、能力以及智慧,基层工作者提高为民做实事、解难题的自觉性,共同营造展翅高飞、不受束缚的蓝天。 作者:青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