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回复: 0

“留痕”难抑“人在现场心在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332

主题

2

回帖

1461

积分

机动记者

积分
1461
发表于 2018-7-30 0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痕”难抑“人在现场心在外”

黄金鑫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据《半月谈》杂志报道,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7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突然流行起来的“工作留痕”就像是流行感冒。会有没有开?发几张会场照片到QQ、微信工作群,大家一目了然,是在值班还是开溜?发几张照片,看看你到底在哪里,一清二楚,是在下乡扶贫,还是在野外垂钓?发几张与贫困群众“同甘共苦”的劳动场面照片,可以“自证清白”。“留痕”,不仅可以“现场直播”,还能“遥控指挥”,似乎是很不错的管理良方,这大概就是大家“争先留痕,唯恐落后”的原因吧!

但,如果什么都依赖“留痕”,不仅落得“甩手掌柜”之嫌疑,还容易催生形式主义。比如,传达上级精神,观看警示教育片,这些会议一般时间都不会短,于是原本应该一个小时的会议,大家坐在一起,五分钟之内,从不同角度,不同干部身上取镜头,咔嚓咔嚓几分钟可以拍出几十张照片来,一溜溜发到群里,上传过相关部门存档,然后“解散”,自由活动。如此“快进式”会场,与压根没有开有何区别?

现实中,一些干部常常“人在曹营心在汉”,比如每到星期五下午四点,虽然他们坐在办公室,可想到的是下班去哪里喝茶,周末去哪里郊游,早早就收拾好了“摊子”,即使有群众来办事,也以各种各样借口推脱,还满脸堆笑,轻言细语说“下周一早点来嘛,争取第一个办”……又比如,尽管人在会场,谁知道心“穿越”到哪里去了,他们还能够拍出几张照片,以示“坚守岗位”,而那种下基层,走马观花,玩摆拍的,就更不用说了。

“留痕”不能代替实地监督检查。留痕只能是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对某些事情,某些干部还得区别对待。比如那种“老油条”型干部,“留痕”式监督管理对他们往往不起作用,这些人总是能够找到“过墙梯”,挖空心思找到“留痕”的办法。所以,“留痕”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金油”,一张膏药治百病。检查工作“望闻问切”的土办法不能丢,不仅要看照片、视频、材料,还得走访干部群众,如此才能既催“快牛”,又鞭打“蜗牛”。(黄金鑫)





上一篇:“层层传导压力”绝非推责借口 冯静
下一篇:让“生意局长”没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8 06:46 , Processed in 0.34760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