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作为领导干部要带领一个地区的干部们为人民谋幸福,责任重大,这就需要领导能敢于担当,敢于调研,敢于任怨,并把这些品质的培养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提高领导能力,提高为民造福的能力。 敢于担当是领导责任的体现。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良品质,先烈们用生命担当起了带领人民从灾难走向希望的重任,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共产党人担当的是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领导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一些别人不敢挑的重担领导要带头挑,别人不敢做的难事领导要带头做。领导要勇于直面矛盾,面临考验不退缩、面临问题不回避,敢于开拓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领导要勇于下基层,要敢于走到基层去多听民声,多了解民生,敢于通过多走,多听来查找对照工作中的不足。 敢于调研是领导求真的体现。调研即调查研究,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位有长远眼光的决策者,这种长远眼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得来的。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能深入基层,下区县,下乡镇,走村入户,进入工业区等一线生产地方,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经济等实际情况,通过跟基层领导,工作人员,一线生产者等沟通了解实际工作困难等来客观分析现有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 敢于任怨是领导成熟的标志。任劳是领导干部的本分,任怨则是对领导更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是“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了,但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是为了大局利益总会舍弃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这样那一小部分人就会产生抱怨。有时虽然付出大量心血了还是会因工作成效与上级领导要求有差距而挨批评。在日常管理中抓作风、转作风,让干部动起来、跑起来就会让有些已经习惯了“休闲模式”的干部产生抱怨。这就需要领导能保持定力,不因抱怨而动摇,不因非议疑虑,不因“落差”而低落。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领导相比普通干部而言,领导承担的责任要大的多,承受的压力要大的多,这需要领导能做好三“敢于”用极大的魄力来担当,用求真的精神来决策,用广阔的胸襟来任怨。
(作者:段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