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尹超 于 2018-12-11 20:08 编辑
甘当扶贫之责,竭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要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当前要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我作为一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摸准摸实,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分清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推进精准扶贫;理清扶贫思路,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基层干部通过不断努力,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地工作,就是要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力争取得实效。 国家要发展、地区要建设、人民要富裕,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干”,鼓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积极地践职履诺,切实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心力。在脱贫攻坚中,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村加快发展上、放在贫困农民获得实惠上、放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确保贫困村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明确要求。为“敢作为”干部保驾护航、解除后顾之忧,营造鼓励广大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浓厚氛围。这是党中央对基层“实干”干部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从根本上充分扭转基层干部“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现象,才能把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党的大智慧、大胸怀,释放了鼓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强烈信号,发出了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奋发作为的动员令。一定能够消除干部的担心顾虑,提振大家的信心勇气,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也肯定能打赢脱贫攻坚的这场硬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龙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