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作为一大亮点,《意见》明确提出,我省将建立向重大发展战略、产业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各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和人事关系等限制,加快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评价,是人才发现、引进、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的依据,也是人才辈出的基石。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是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的具体措施。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加快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人才主体优势,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因社会而进步,社会因人才而发展。建立一种合理的人才流动秩序,突出品德与能力、业绩并重,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务实、创新和有担当是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大力提倡有为者有位的人才评价观念,让人才评价符合组织用人规律,让人才评价更贴近实际,让人才评价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评价互动互认机制。要聚焦人才评价中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手段趋同、评价标准单一和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开辟引进人才申报评价绿色通道,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有利于化解人才评价标准中单一死板的“问题疙瘩”,激活全省人才的一池春水,助力释放更多人才红利,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和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和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和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推进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优化人才评价环境,优化整合重大人才工程,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作者:古月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