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担当干劲,卸去基层干部不必要负担,中央多次出台文件。然而,半月谈记者在湖南郴州等地调研注意到,目前基层干部中以庸政懒政为能,将负担与干劲一并卸掉的风气也在抬头,“推手式”“摆拍式”“二传手”“等上岸”“四类干部”颇有市场,凸显不良苗头,亟待有效治理。(12月10日,新华网)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庸政懒政“四类干部”,基层确实存在。党的十八大后,党的要求严格了,纪律查处加大了,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出现了庸官懒政怠政的怪现象。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要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主动服务意识欠缺,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了”,消极应付,消极对抗;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于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由于基层干部老化现象严重、短期内提拔晋升无望,有的干部出现了“慢慢熬”的消极等待心理,一些官员为了避免腐败的嫌疑,将严守规定、不违反纪律异化成不作为,庸官懒政怠政现象也开始滋长。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庸政懒政行为的危害是显见的,中央政策难以得到积极贯彻,改革的措施难以快速落地,现实中的问题第一时间难以得到有效处置。更致命的,它会加速恶化行政生态,在政府内部形成人才“逆向淘汰”氛围。针对基层出现的“推手式”“摆拍式”“二传手”“等上岸”“四类干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执纪部门要高度重视,必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此类干部坚决说不,采取随机检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紧紧盯住党员干部“庸政懒政”问题,采取不遮掩、不护短的热处理方式,严格执纪,向顽疾开刀,积极打造良好的干事氛围。
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仕而废其事,罪也。” 作者:李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