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根据十一届天津市委巡视发现问题,结合有关问题线索,天津市委、市纪委监委对6名市管企业纪委书记不作为不担当、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进行严肃问责,6人均被免去纪委书记职务,有2人还被同时免去了党委副书记职务。(《人民网》12月11日)
一次性对6名国企纪委书记作出免职处理,这样的问责力度令人震撼,进一步向全社会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问责必严的信号;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企中纪检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从严治党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副业。上述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发生的确不应该,国有企业作为拉动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隅,在整个国家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从严治党,维护国有企业正常的运转,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纪委监委必须要有它的作用,而出现诸多纪委书记兼任的情况,让国有企业中的监督人员如同虚设,我们应该更多的给予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
长期以来,一些国企对党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国企领导错误地认为“抓经济发展是主业,抓党建是副业”,导致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两张皮”,党务工作在一些国企不受重视,党务工作者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一些企业配备的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数不足,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人数更少,有的纪检干部还身兼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多个职务,自然不能一心一意抓纪检工作。 其次,目前在一些国企还存在纪检领导干部“三转”不到位、未聚焦主业的情况。然而再具体落实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国企纪委书记同时兼任企业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参与领导班子的分管工作,甚至有的认为一旦失去这些分管工作,在领导班子中就失去了“话语权”。
试想纪委干部兼职,同时作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监督效力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各级干部出现不作为不担当、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也就不可避免。要改变这种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纪委书记如同虚设的错误认识,就必须要改革创新,成立纪委监委形成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违法违纪事件进行追责,树立“有责必问、失责必究”的导向,对不履职尽责、监督不到位的坚决问责,强化正面激励和震慑作用,从而避免了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的尴尬。 作者:杜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