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天,从选址,到修建,到完工,帮困难群众新修住房……黔西县中坪镇顺河村主任杜正国因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创新速度’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12月10 日,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在审查发现,杜正国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中,不把工作抓在前,而是到了临检时才慌忙想法应对,导致8天速成的危改新建房,达不到安全入住条件,成为新危房,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其却漠视群众利益疾苦,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不作为、乱作为,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实际上,脱贫攻坚道路上存在很多不良的风气。一是热衷形式好大喜功的,有些地区热衷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大操大办,不注重扶贫实效,以此捞政绩、捞好处。二是不讲原则优亲厚友的,有些扶贫干部工作中不尽心、不用心,得过且过,调查不深入、工作不细致,落实扶贫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重影响扶贫工作进度。三是不愿担当推脱责任的。有些干部害怕担当担责,好逸恶劳,宁可不做也怕犯错,不能在扶贫工作中身体力行、主动作为。四是贪占截流扶贫资金的。这种行为是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扶贫资金作为国家扶助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专项资金,挪用侵占扶贫资金是断了贫困户的温饱粮,一定要严惩不贷。五是弄虚作假虚报成绩的。有些干部虚张声势,制造脱贫假象,虚报脱贫成绩,虚构脱贫数据,弄虚作假糊弄过关,这种行为终将暴露。
针对脱贫攻坚,一定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从严从实,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作者: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