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蓉召开。省委委员83人、候补省委委员17人出席会议,省纪委常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也列席会议。(12月10日,四川在线) 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务必要完成好的“必修课”。民生事业这项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水平,完全可以讲,扎扎实实抓好民生,赢得群众支持和信赖,就是最大的政绩。 过去,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快速取得成绩,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搞形象工程,不仅没能让群众享受到实惠,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简直是百害而无一利。明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如果极个别地区继续延续这种不正之风,那么民生领域的各项事业就势必会被迟滞,人民即便是收入水平达到了小康,但是所享受的各项服务保障是没有达到小康要求的,这样的小康是与中央精神相违背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是数字上的小康,必须坚决制止。 “些小吾衙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是党的政策执行者,是民生事业的具体建设者,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完成得好是本职,完成不好就是失职。同样,这项工作完成不好,其他工作成绩再突出也是枉然。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突出一个“实”字,树牢民生情怀,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展开调研、制定举措、推进工作,切实把烦扰群众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群众的诉求一项一项落实好,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做好民生工作,不仅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练好执政为民基本功。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主动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专业知识学习和储备,提升业务工作水平,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搭桥,不断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切实提升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民生问题更好更快解决。要切实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为群众宣传解读党的民生政策,善于接受群众意见建议,使党的政策为群众熟知、走进群众心中、群众乐于接受,真正联通政策执行者与政策享受者的“真空区”,实现干群融合互动。 民生关乎根本。各级党员干部务必要进一步树牢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群众冷暖,持续抓好民生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闫米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