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从选址到修建,到完工,帮困难群众新修住房……黔西县中坪镇顺河村主任杜正国因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创新速度’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月10日,新华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不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陆续摘掉了“穷帽子”,然而,还有少部分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且大部分均是位置条件艰苦、因病因残致贫,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但是,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极少数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下不了深水,和群众拉不近距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如同附骨之疽,不仅影响脱贫进度,更伤害群众感情。所以,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的帮扶干部必须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中央早就三令五申,不得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这样普惠民生的工作中,更不能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抢了“风头”,而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老百姓得不到“甜头”,再重要的扶贫资金浪费在做资料、精准填表上等无用功上,甚至引发干群矛盾,让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力气,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既深入又身入,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深入群众去,以心交心和老百姓交朋友,多为老百姓做实事,以实际成效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确保按期完成脱贫。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我国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于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同时,还要加强群众监督,让老百姓参与到扶贫各领域的监督,建立举报追查制度,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及时向各方面通报,让“四风”问题没有立足之地。 作者:李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