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0

[已推搜狐] 把作风“大扫除”当成一种习惯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

主题

0

回帖

139

积分

记者

积分
139
发表于 2018-12-10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馆召开的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新任馆长吴延安表示,要吸取教训,在全单位来一次“大扫除”,好好清扫过去的陈规陋习。他口中的“教训”说的正是前两任博物馆负责人因沿袭“惯例”被处分的事。(12月8日新华网)
      为避免“世袭制”领导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单位的领导多是上级部门安排并适时交叉任职,新领导到岗后,往往会让群众带来更多的期盼和希望,特别是有些群众多次反映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在“新官”中往往也有大部分是“新官不理旧账”,原因就是在复杂、棘手的矛盾面前,只能按照“陈规”和“惯例”处理,否则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让有矛盾纠纷的双方都满意。一任接一任的新官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不积极作为的怠慢作风,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单位中,适时开展作风“大扫除”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工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单位有制度和“惯例”,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惯例”有别于规章制度的最大不同的就是,“惯例”是不成文的规矩,往往是为了部分人员的个人利益而形成的,是领导干部作风不良的表现,而制度是民主的、公正、公平的,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而研究制定的,认真执行制度是体现领导干部作风正派的最好表现。
        作风“大扫除”,要清除陈规陋习。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不好的“惯例”和不良的风气,就必须要摒弃,比如:一些单位在有职工违规违纪时,习惯拿“临时工”来做挡箭牌,通过处理一个临时工来回避一些重要问题,隐瞒一些幕后操纵的问题;一些单位在安排工程建设时,按照惯例安排给熟人施工,在工程验收时更是习惯于走走“过场”。类似这些陈贵陋习必须坚决革除、彻底清扫。
        作风“大扫除”,要清除不正之风。一些单位在落实工作时,依然习惯于把责任往下压,用一纸“目标责任书”和一句“属地管理”就把责任推到基层,而检查下级工作时,仅仅是听汇报、查资料,而忽视了到群众中听听真话;有的单位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找名目、打“擦边球”,存在超标准、高规格接待现象,总担心坏了所谓的礼仪和规矩,在逢年过节还在玩隐形“四风”,变着法子给职工违规发放津补贴等等。对于这些不良风气,必须坚决抵制,树立良好政风行风。
        分析不良“惯例”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作风不正。实际上,纪律规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在不良“惯例”面前,往往变得力不从心罢了。因此,开展作风“大扫除”,作风“大整顿”迫在眉睫,并通过“大扫除”清理整治之后,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把“大扫除”当成一种良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单位坏风气无生存土壤、无成长空间,让干部职工好作风成为惯性、形成常态。(李坤良)





上一篇:给网络游戏过“安检” 还青少年健康人生
下一篇:坚持“才德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22 17:43 , Processed in 0.20418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