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原出纳王红梅涉嫌贪污、挪用公款1500余万元一案开庭审理,王红梅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2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果让群众想象一个贪污1500余万元的巨贪,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赋予这个“巨贪”中年得意、位高权重的形象,而很难将其与一位90后的普通工作人员联系起来。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90后“蚁贪”王红梅先后50余次从单位公款账户划转了1500余万元到自己的私人账户,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腐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给干部造成了沉重的形象损害。“蚁贪”现象值得警惕,而“蚁贪”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缺乏理想信念,流失精神之钙。2012年9月,王红梅通过选调生招考进入织金区八步街道办事处。王红梅最初是一名选调生,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是综合考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业成绩、事业心、责任感、组织能力等各方面表现后择优录取的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其政治、思想、理想、信念本应高于其他类别工作人员,而王红梅仅仅因为赢回“自尊”、取悦男友就出卖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违背了“聚财为公、理财为民”的理念。思想蜕变,心存侥幸,一步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领导干部失职,树立反面典型。原局长多次从出纳处借走大量现金,年终再要求出纳虚列办公开支来冲平借款,还曾因为“怕麻烦”,让王红梅伪造公章,这样的“反面榜样”让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在了贪挪公款的“实践”上。从严治党要求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是因为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才能坚持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拔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才能用自身的严格自律、慎独慎微感染、管好身边的人,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权力未进笼子,监管机制缺失。王红梅一人掌握着单位网银口令密码以及财务专用章,伪造银行对账单,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单位公章,制造虚假票据,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无人发现。甚至在贪挪公款败露后还能用配好的钥匙将真实的银行流水替换为自己伪造的银行流水。不得不说,其单位内部无论是个人权力制约、领导签字审核、单位公章记录等方面均存在着制度上的缺失、监管上的不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这是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反腐共识,治理“蚁贪”,必须打造制度上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明确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防控图,让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刮骨疗毒、猛药去疴,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吸取“蚁贪”王红梅的教训,不忘初心,自觉接受党风党纪的洗礼,时刻锤炼党性,远离歪风邪气、远离堕落腐化,永葆共产党人纯洁性。(作者:高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