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这一“现场教学”背后的深意,深刻把握“溯源铸魂”“枝叶关情”“大道行远”的实践逻辑,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 溯源铸魂,以历史主动精神赓续红色之“根”。 考察首站,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叶剑英纪念园,在深情回望中追寻革命来路,于政治校准中标定前行坐标。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生机的“根脉”,根基不牢,精神上就会枯萎凋零,沦为随波逐流的“无根之萍”。现实中,有的干部在攻坚克难时得了“软骨病”,在多元思潮中甘当“应声虫”,在复杂形势下成了“墙头草”,归根结底是忘了“来时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常回“革命源点”接受精神洗礼,把红色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铸入灵魂,把理想信念的根基扎深扎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中,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枝叶关情,以厚植民生夯实发展之“本”。 走进梅州南福基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握着老乡的手,祝愿大家“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一颗金柚,连着民心。这份惦念深刻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底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若只顾指标好看、不顾群众冷暖,就是舍本逐末。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干部的“上心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大道行远,以攻坚克难走好强国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广州科创展上的“大国重器”,是这一论断的生动注脚,昭示了科技自立自强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创新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制度的突围。基层的行政效能、法治环境,直接构成了创新的“生态系统”。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难点不仅在于突破“技术瓶颈”,更在于打破“思想坚冰”和“利益藩篱”。我们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革除束缚新质生产力的陈规旧律,不做墨守成规的“挡路石”,争做勇闯无人区的“开路锋”。组织上也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善用容错纠错的“护身符”,让干事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制度型开放的新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我们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与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切实把改革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当好时代的“答卷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人民的精彩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