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根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余年来,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从思想、制度、监督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筑牢思想根基,让“不想”成为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滑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要任务是拧紧思想“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摒弃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专题党课、廉政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思想淬炼,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光荣传统作风,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遵规守纪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根本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 健全制度体系,让“不能”成为常态。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是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需聚焦作风领域的新动向新问题,不断扎紧制度笼子。江苏洪泽区制定减负负面清单,明确53项禁止行为,清理废止23项过时制度,让制度更具针对性。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细化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差旅报销等重点领域的制度规范,构建科学完备、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制度刚性约束不打折扣,让违规违纪者无机可乘。 强化监督执纪,让“不敢”形成震慑。监督执纪是遏制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不松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坚持露头就打、严查快处,以零容忍态度整治作风问题。2025年,河南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顶风违规吃喝,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严肃处理,其中李献林被立案审查调查,多名干部被调离关键岗位,充分彰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导向。此外,安徽省国资委原主任许崇信违规收受礼品、接受旅游安排案、江苏南京六合区查处的公车私用问题等,都是监督执纪的典型案例。同时,各地必须创新监督方式,构建“互联网+监督”平台,精准筛查违规报销等问题,让隐形“四风”无所遁形。常态化的通报曝光和精准执纪,持续释放全面从严的强烈信号,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任重道远。唯有以坚定的决心筑牢思想防线,以科学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以严格的监督强化震慑效应,三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为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障,谱写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