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已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必修课。这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是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层面审视廉政建设,需把握其内在逻辑与实践导向,构建起思想、行为、制度三位一体的廉政体系。 思想引领,筑牢廉政建设的价值根基。廉政建设的核心在于思想认同。党员干部需深刻理解“权力来自人民”的本质属性,将廉政意识内化为政治自觉。理论上,这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践中,需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强化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使廉政成为思想深处的“定盘星”。只有从价值层面筑牢防线,才能抵御各种诱惑的侵蚀。 行为规范,构建廉政建设的实践逻辑。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约束。理论上看,行为规范需遵循“公权不可私用”的原则,明确权力边界。这要求党员干部在履职中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避免权力越界。同时,需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杜绝利益输送。行为规范的本质是权力运行的透明化,通过制度设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减少腐败滋生的空间。 制度保障,完善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廉政建设的长效性依赖于制度支撑。理论上,制度需体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协同效应。一方面,通过监督机制强化外部约束,如廉政风险排查、动态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如廉政文化建设、家庭助廉等。制度保障的核心是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防控体系,使廉政成为常态化的政治生态。 廉政建设是永恒课题,需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将廉政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唯有如此,方能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