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必须深刻把握时代之变、发展之需、人民之盼,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力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模式,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独特路径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判断力和战略定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险挑战面前沉着应对。其次,必须拥有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中国式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领导干部善于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再次,必须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和数字治理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领导干部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提升运用现代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领导力建设既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回应时代发展新课题。一方面,要坚持“守正”,筑牢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武器。另一方面,要突出“创新”,提升履职能力。新时代新任务呼唤新方法新手段。领导干部要打破思维定势,勇于探索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共同富裕等关键领域拿出实招硬招。同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听真话、解难题,把党的政策精准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领导力的提升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需依靠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战略部署、实践路径纳入党校和干部学院必修课程,开展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式培训,重点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在重大斗争、关键时刻的表现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尺。要强化监督问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坚决纠治,推动形成能上能下、优进劣退的良性循环。同时,注重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应急处突等一线岗位锻炼干部,让领导力在实践中淬炼、在实战中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不仅要善谋善断,更要善作善成、善聚人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带头弘扬奋斗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唯有如此,才能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唯有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加强领导力建设,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