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树并举 久久为功——以常态长效之力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的作风建设涤荡痼疾、扭转风气,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然而,"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一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心民心的战略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潜滋暗长的风险依然存在,唯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坚持纠树并举、破立结合,方能将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使清风正气充盈不息。 保持高压态势,在"严"字上持续用力,是防止作风问题反弹回潮的关键所在。 当前作风建设面临新挑战:享乐奢靡之风穿上"隐身衣","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收现金收卡券"等新变种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新表象","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部分干部"躺平"心态滋生;压力传导存在"边际递减",一些地方出现"疲劳厌战"情绪。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要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精准识别"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同时要健全典型案例通报机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坚持标本兼治,在"深"字上久久为功,是铲除作风问题滋生土壤的根本之策。 作风问题表面是行为问题,深层次是思想问题、制度问题。一些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宗旨意识淡薄,是滋生"四风"的思想根源;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漏洞和短板,为作风问题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坚持破立结合、扶正祛邪。要深化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四风"的堤坝,牢记"三个务必",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完善制度体系,针对"四风"新动向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规定,细化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堵塞制度漏洞。要健全激励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形成"当干部就要有担当"的鲜明导向。 注重文化浸润,在"润"字上潜移默化,是推动化风成俗的长远之计。 作风建设最高境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这需要营造崇尚实干、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深入挖掘宣传廉洁典型、实干榜样,用先进事迹感染人、引导人。要深化廉洁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作品,让清风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从严治家,把好家庭关、亲情关,以良好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唯有将作风建设的要求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才能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深刻转变。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长效机制。既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又要怀揣"绣花功夫"细致入微地抓,真正做到抓常抓长、抓实抓细。让我们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让八项规定精神的丰碑更加巍然屹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作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