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战鹰呼啸。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前,向全世界发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中国强音。80响礼炮回荡长空,既为胜利而作响,更为警示而长鸣: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招欺凌,和平来之不易,正义必须捍卫。网络另一端,亿万网友通过直播弹幕刷屏“这盛世如你所愿”,把最炽热的敬意献给那些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的抗战先辈。 回望1931到1945,那是血与火写就的十四年。从“九一八”到“七七”,从白山黑水到滇西缅北,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以3500万同胞伤亡、6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的巨大代价,第一次赢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正如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不仅救亡图存,更用血肉铺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全球和平立下不朽功勋。 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民族复兴的起点。8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5G、高铁、航天、北斗等“大国重器”惊艳世界。然而,某些势力对历史的“失忆”与对现实的“偏见”同步加剧:从“慰安妇”档案落选世界记忆名录,到靖国神社仍香火不绝;从科技封锁到贸易霸凌,新冷战的阴云若隐若现。历史告诫我们: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避斗争就必然再度挨打。 和平从来不是“免费午餐”。当今世界,俄乌冲突延宕、加沙炮火重燃、人工智能武器化暗流涌动,霸权主义与集团政治借尸还魂。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用“一带一路”的驼铃与巨轮替代坚船利炮,用多边主义对冲零和博弈。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宣示:“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份承诺,源自我们对战争苦难的刻骨记忆,也源自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笃行不怠。 80年光阴荏苒,抗战精神薪火相传。从“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从“一寸山河一寸血”到“绿水青山带笑颜”,从“十万青年十万军”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变化的时空,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对家国的赤诚。今天,我们比先辈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工具,也面临更复杂的挑战:科技“卡脖子”、气候变暖、AI伦理、生物安全……这些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意志,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胆魄。 铭记,是为了更坚定地出发;纪念,是为了更高远地抵达。当和平鸽再度翱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歌唱祖国》的旋律与网友弹幕交织成最动人的和声,我们深知:胜利不是句号,而是逗号;80周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请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