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当指尖拂过那段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文字,字句间流淌的血泪与荣光仿佛穿越时空,在心中掀起汹涌波澜。这份震撼,源于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的不屈抗争;这份敬畏,致敬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同胞凝聚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磅礴力量——从东北抗联将士在零下四十度的林海雪原中饮雪餐冰、坚持游击,到八路军战士在平型关下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淞沪会战中将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壮烈,到台儿庄战役里军民同心、浴血拼杀的坚守,无数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直面穷凶极恶的侵略者,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长城。这场胜利,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更像一道曙光,驱散了百年屈辱的阴霾,让中华民族在沉沦中奋起,重新挺直了脊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先烈们用过的残破步枪、染血的家书,当我们在历史纪录片中听到幸存者讲述亲人离散、家园被毁的伤痛,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总会提醒我们: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奢侈品。如今,硝烟早已散尽,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炮火轰鸣、没有颠沛流离的和平年代,高铁穿梭于锦绣山河,高楼林立在繁华都市,孩子们在校园里放声欢笑——这一切习以为常的幸福,正是先烈们当年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目标。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和平的久驻,就淡忘历史的教训。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仍在持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影从未消散,一些国家试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战争的根源并未完全消弭,守护和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 正如文字中所警示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真正维护共同安全,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回望百年历程,中华民族从“落后就要挨打”的困境中崛起,深知和平的珍贵;从“与世界共发展”的实践中前行,更懂合作的意义。如今,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我们不愿再看到无辜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不愿再看到文明的成果在冲突中毁灭,只愿各国人民能共享太平,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再像先烈们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科研岗位上,我们可以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而日夜攻关,用科技实力守护国家发展的安全;在平凡工作中,我们可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用实干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可以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爱好和平、勇于担当的中国形象。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守护和平,不是为了安于现状,而是为了让和平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带着对抗战先烈的缅怀,带着对和平未来的向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美好事业而前行——相信终有一天,世界各国人民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