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党员干部要以“想干”的热情、“敢干”的魄力、“会干”的能力,奋勇争先、积极作为,营造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良好氛围。 筑牢思想根基,激发“想干”热情。“想干”是干事创业的起点,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与热忱。组织和人民赋予了干部岗位、权力,归根到底是用来干事创业的。干部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深刻领会自身肩负的使命,明晰工作意义,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精神实质,汲取奋进力量,让干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内在动力,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健全制度机制,保障“敢干”底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在实践中将担当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面对复杂局面,要敢于拍板决策;面对利益冲突,要敢于动真碰硬;面对责任压力,要敢于负重前行。“敢干”体现的是一种勇气和魄力,但现实中部分干部因怕出错、怕担责而畏首畏尾。为此,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打消“干得多错得多”的顾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使干部能够放开手脚、大胆作为 。 加强能力培养,提升“会干”本领。光有热情与勇气,没有本领难以做好工作。“会干”是干事创业的关键,考验干部综合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干部培训,围绕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同时,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基层调研,精准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此外,还要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干部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拓宽工作思路和视野。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干部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切实把各项工作干出成效,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